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5067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法制与法律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是治理******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讲述了个人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行大道: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大道”还代表着各级政府和官员要依法治国,依法理政,依法办事,自己更要首先做到遵纪守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国网

(4)综上并结合所学,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3.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
1952
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
466
810
1241
粮(亿吨)
1.1
1.63
1.95
钢(万吨)
15.8
135
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
材料三: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0%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3)依据上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4.
17世纪的中西贸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厚……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赏赐)何啻数十倍”。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高丽三年一贡,“(日本)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人毋过三百,刀枪毋过三千”。
材料三: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黑暗的时代”里也有一些光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1500年前后,西欧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

2.单选题(共24题)

6.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 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 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8.
美国众议院2007年3月23日通过一项法案其中要求政府最晚在2012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所有作战部队。如果法案在参议院也获得通过,则两院将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法案文本并送交布什签署。如果遭到布什否决则两院将分别进行投票,但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才能推翻总统的否决。关于上述材料叙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B.总统否决的法案需要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才能生效
C.众议院和参议院是立法机构
D.美国众议院限期撤军,说明军队的指挥权在议会手中
9.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0.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1.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尼克松准备访华     D. 中美开始建交
12.
洋务运动最重要的进步影响是
A.引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
B.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C.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
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
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14.
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它经营的原则是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上海轮船招商局已经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结合体
D.上海轮船招商局所需资金部分来自民间资本
15.
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D.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16.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 天津地区 B. 上海地区
C. 苏杭地区 D. 珠三角地区
17.
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主要表明
A. 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 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
C. 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 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1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19.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20.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21.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2.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3.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准备
24.
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5.
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庶民的胜利》
D.《新青年》
26.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7.
某历史文献的序言中这样写到:“……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不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这一文献应该是出自
A.《人权宣言》B.《国际联盟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D.《联合国宪章》
28.
考古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历史传说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历史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的历史
D.历史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
29.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3.选择题(共5题)

30.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31.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

32.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

33.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这表明(  )

34.我是小医生,能把句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改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辛福。{#blank#}1{#/blank#}

②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紫张了。{#blank#}2{#/blank#}

③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才料。{#blank#}3{#/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