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材料一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 1945年8月8日 | 苏联对日宣战 |
1939年9月1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88年6月-7月 |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
1941年6月22日 | 苏德战争爆发 | ||
1942年1月1日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
1942年7月-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1989年-1990年 |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
1945年2月 | 雅尔塔会议 | ||
1945年4月30日 | 苏军攻克柏林 | 1991年12月 | 苏联正式解体 |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
2.单选题- (共9题)
A.九一八事变前后 | B.一•二八事变以前 |
C.西安事变前后 | D.八一三事变以后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11题)
xiàng pí | zūn yán | táo nàn | shàn liáng | pǔ shí | |
{#blank#}1{#/blank#} | {#blank#}2{#/blank#} | {#blank#}3{#/blank#} | {#blank#}4{#/blank#} | {#blank#}5{#/blank#} |
shì
{#blank#}1{#/blank#}卷 注{#blank#}2{#/blank#} 地{#blank#}3{#/blank#} 装{#blank#}4{#/blank#}
lì
鼓{#blank#}5{#/blank#} {#blank#}6{#/blank#}害 {#blank#}7{#/blank#}来 {#blank#}8{#/blank#}外
shì
{#blank#}1{#/blank#}卷 注{#blank#}2{#/blank#} 地{#blank#}3{#/blank#} 装{#blank#}4{#/blank#}
lì
鼓{#blank#}5{#/blank#} {#blank#}6{#/blank#}害 {#blank#}7{#/blank#}来 {#blank#}8{#/blank#}外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blank#}5{#/blank#},{#blank#}6{#/blank#}
jiāng xīn bǐ xīn {#blank#}1{#/blank#} | mèng mèi yǐ qiú {#blank#}2{#/blank#} |
dài rén chǔ shì {#blank#}3{#/blank#} | chéng shí shǒu xìn {#blank#}4{#/blank#}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