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年的《华北捷报》认为:“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1895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1897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一 清代康乾时期农业高度发展。政府大力鼓励垦荒,此时全国新地面积上升到10亿亩以上。康熙帝亲自在宫中反复试种早熟的福种“御稻米”,以此带动农业技术发展。人们还创造了复种套种、多熟轮作等新作方法。此外,农作物品种方面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推广,这成为人口飞速增长的重要条件。防范水旱灾害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乾隆皇帝就曾在谕旨中说:“河工关系民生者甚巨,苟有裨益,虽费帑金一二千万,亦非所惜。”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机制农产品全蜂拥而至,中国农业、手工业受到冲击。纺织工业需要进口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优势。1877年的《华北捷报》认为:“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1895年,康有为建议清政府设农商局于京师。袁世凯也上书呼吁,“中国想讲求地利,开辟利源,非效法西方创办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不为功”。1897年,罗振玉主编《农学丛书》时,既有欧美、日本农业生产新技术,又有传统农书和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
——摘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乾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根掘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晩清农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50)对女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勃极烈制”。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这妥善解决了女真宗室大贵族与汉官制的矛盾。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划全国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三级。天眷元年以京师号为上京,曰会宁府,改旧上京为北京,城分南、北,使皇帝、贵族、平民三者分地而居。天眷二年三月,命百官详定仪制,以后百官朝参,用汉式朝服。皇统五年(1145),又颁行《皇统新律》,“大抵皆依仿大宋,其间亦有创立者”,这是金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为提高女真民族文化水平,金熙宗改进女真字,造女真小字”,笔面较为简省。天眷元年正月,正式颁行。此外,金熙宗对各族文化兼容并蓄,尤其重视儒学,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这使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权发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材料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50)对女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勃极烈制”。改用汉官三省六部制。这妥善解决了女真宗室大贵族与汉官制的矛盾。在地方官制改革方面,划全国为十九路,路下设府、州、县三级。天眷元年以京师号为上京,曰会宁府,改旧上京为北京,城分南、北,使皇帝、贵族、平民三者分地而居。天眷二年三月,命百官详定仪制,以后百官朝参,用汉式朝服。皇统五年(1145),又颁行《皇统新律》,“大抵皆依仿大宋,其间亦有创立者”,这是金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为提高女真民族文化水平,金熙宗改进女真字,造女真小字”,笔面较为简省。天眷元年正月,正式颁行。此外,金熙宗对各族文化兼容并蓄,尤其重视儒学,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这使金朝加速向封建化政权发展。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在这次夏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了195块奖牌,其中金牌80块。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衫孤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致使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74块奖牌,其中金牌83块。共有140个国家派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少有国家追随苏联进行这种抵制。正如中国的行动所暗示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能反映冷战时期国家间的裂痕。
——(美)杰里•本特利赫•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的奥运会反映了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的篮球队一直支配美国的奥林匹克运动。然而,苏联在那年获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在比赛结束时美国队提出抗议并且拒绝接受银牌。1980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以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在这次夏季奥运会上,苏联获得了195块奖牌,其中金牌80块。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了1984年在洛衫孤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致使美国运动员获得了174块奖牌,其中金牌83块。共有140个国家派运动员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少有国家追随苏联进行这种抵制。正如中国的行动所暗示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能反映冷战时期国家间的裂痕。
——(美)杰里•本特利赫•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苏抵制奥运会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3题)
4.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 B.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
C.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
5.
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基础是在农村,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奋斗并最终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则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游行、罢工和起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间比中国革命短得多。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
A.革命斗争策略不同 |
B.经济结构及水平不同 |
C.城乡人口数量不同 |
D.敌对势力的实力不同 |
6.
近代某时期,政府裁撤了海军部,并命令中央舰队仅有的17艘战舰驶往长江上游,长江中游仅剩的10艘军舰南下广西西江和广东舰队剩下的炮艇会合。此举的目的是( )
A.调整军事战略支援北洋水师 | B.为北伐战争作准备 |
C.保存抗战力量实行战略西移 | D.防止解放军渡过长江 |
7.
1831年,英国一家工人阶级报纸宣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工人将和自由资产阶级联合行动。这表明当时( )
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英国政权 | B.工人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C.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 D.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阶级矛盾 |
8.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
A.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
B.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
C.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
9.
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B.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
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
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
10.
1979年5月,国家经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管企业进行试点,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当时这一做法意在
A.放权让利激发企业的活力 |
B.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 |
D.有计划地控制重工业的比例 |
11.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倡导人类应拥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但他本人却投资从事贩奴贸易的皇家非洲公司,赞同在美洲各殖民地发展奴隶贸易,认为这是符合理性的。这可以用于说明
A.资产阶级自由权的局限性 |
B.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
C.英国已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
D.种族主义植根于启蒙思想 |
12.
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载:“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由此可知,古人认为( )
A.中医理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 B.人具有超越自然的主体地位 |
C.要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 | D.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
13.
伏尔泰认为:“1660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之境前进。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塊战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伏尔泰认为
A.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
B.科学革命比政冶革命更重要 |
C.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D.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
15.
《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
B.思想争鸣,兼容并包 |
C.西方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
D.启蒙报刊兴盛,竞争激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