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探究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材料一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航海家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60年代全方位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它消耗煤和水而产生动力,可以被普遍应用。人类由此进入新时代。——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思《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历史上,英、德、美等国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1)“新大陆”指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新时代”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时发明的交通工具。
(3)写出两位在电的发明和应用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2.单选题- (共11题)
3.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确立 |
D.经济活动取代了海外战争 |
4.
16世纪,美洲的一辛辣感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
B.商业革命 |
C.价格革命 |
D.商业危机 |
5.
下表是英国原棉进口量和棉布产量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认为
时间 | 英国原棉进口量 | 英国棉布产量 |
1785年 | 0.11亿磅 | 0.4亿码 |
1850年 | 5.88亿磅 | 20.25亿码 |
A.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 |
B.英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
C.工业革命促进生产能力提高 |
D.英国产业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
6.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0 | 515 | 685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
7.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8.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富尔顿的汽船 |
C.福特的汽车 | D.莱特兄弟的飞机 |
9.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造船水平的提高 |
D.宗教扩张的狂热 |
10.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
12.
60多年来,世界银行历届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任总裁分别由美欧把持,这已成为一个“潜规则”。这一“潜规则”反映了
A.美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受到遏制 |
C.美国和西欧联合操纵世界经济秩序 |
D.美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明确分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