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48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二:下表是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概括材料二英法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异同点。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2.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用电报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特区打工的年轻人从互联网得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消息,毅然返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期间说: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內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期间说:人民创立了国家,人民一致同意让国家继续存在下去。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予这些不幸的公民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則: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
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与罗斯福对政府责任的看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中自我调节机制的特点。
(3)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有关知识,分析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的危害。
4.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历了艰难地探索与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5.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变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明区域
人物
观点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
孟子
民贵君轻
 
材料二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987年11月10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欢迎李先念致辞

材料三 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思想的共性和差异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自然法则”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前期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指出后期找到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什么?

2.单选题(共20题)

6.
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财产多少
D.居住地域
7.
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
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8.
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9.
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
10.
***在一次报告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合,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报告发表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进入最后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获得胜利时
D.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期间
11.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②美洲所产的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
⑤东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12.
十五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和“世界”被发现指的是
A.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
B.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的开辟和资产阶级改革
D.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13.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l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
14.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A.犁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除草工具
15.
“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
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
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16.
1912—1919年与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7.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18.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9.
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相通性,在同一时代的相同领域,往往在东西方都能出现同样卓越的学者或专业巨匠。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墨子和苏格拉底
B.董仲舒和柏拉图
C.王阳明和达·芬奇
D.吴承恩和牛顿
20.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1.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22.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其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下图中造纸术西传的路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
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演讲中指出,人民享有选举、创制、复决、罢免等四权,政府享有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五权。此举表明孙中山
A.孙中山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并不适合中国的需要
B.中国民主要发展必须首先保障人民自身权利
C.力求找到西方学说与中国实际的切实结合点
D.在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
24.
阅读下列表格,以下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计划
A.是实施“双百”和方针“二为”方针的产物
B.是落实“希望工程”、“211工程”的具体措施
C.是把科技成果加速推向市场的指导纲领
D.使中国科技与世界的差距缩小甚至局部赶超
25.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选择题(共2题)

26.俄罗斯使用的主要语言是( )。
27.设a∈R,若函数y=x+alnx在区间 (1ee) 上有极值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