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模式是一种已经失败的模式。苏联模式=穷人统治≠常态统治,在剥夺富人的财产权的同时,也让穷人的发财梦、彻底破灭了。结果,苏联模式不满足人的发财梦、只满足少数人的升官梦,这让权力的含金量骤然升值、并使权力斗争、变得异常残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战后对其的历次改革效果怎么样?
材料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美、英两国不满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支持中国的主张。经中日在会外单独谈判,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部分经济利益,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年2月,与会九个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一方面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另一方面却宣称继续坚持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拒绝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治等合理要求。
——选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有条件支持中国的原因。
材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昏庸)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听取各方意见)也;其所以暗者,偏信(只相信面之词)也。”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打江山)与守成(守江山)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天下破败混乱),覆彼昏狡(统治者昏庸害民),百姓乐推(老百姓拥戴新君),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上天也支持眷顾),乃不为难。然既得(得天下)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体,百姓凋残而侈务(奢靡浪费之事)不息,国之衰弊,恒(永远)由此起。以斯(此)而言,守成则难。”
——选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
2.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袁氏世范》为南宋孝宗五年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所作,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初名《俗训》,立意“训俗”,即“使田夫野老、幽怨妇女皆晓然于胸”,“庶几息争省刑,俗还醇厚”。后来,其同窗好友刘镇在序言中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成为“世之范模”,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
《袁氏世范》内容摘选
卷别 | 内容 |
睦亲 |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 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已。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已之听。 |
处己 |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注:乡里)之术。 凡人行已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 (子弟)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几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
治家 |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害卖产之人。 异居分析(分家另过)之初,置产制卖之际,尤不可不仔细,分析止凭阄书(注:分家的契书),典买止凭契书(注:契约、契据)。 |
——据袁采《袁氏世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氏世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1题)
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 |
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 |
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 |
A.极力限制君主权力 | 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的欲求 |
C.践行正君心的理论 | D.重建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 |
A.认同西方政治体制 | B.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 D.主张立足国情选择政体 |
A.古代雅典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公民社会责任高于个人生命 |
C.古代雅典居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 D.雅典城邦必须保证个人自由 |
A.克服了察举制的诸多弊端 | B.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
C.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 D.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
A.高级官员的除授降革 | B.晚清戊午科场案的处理结果 |
C.晚清政府向日本宣战 | D.指授兵略,责问刑罚之失当 |
A.人权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 B.选举权不再有条件限制 |
C.宪法与选举权逐渐完善 | D.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加强 |
A.鼓励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B.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C.履行境内守土保平安之责任 | D.开始按国际惯例开展外交 |
A.清除法西斯势力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推广美国式民主 |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
A.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 | 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C.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 | D.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