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47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3.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官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人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C.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D.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4.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
A.发动宫廷政变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5.
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针对上述状况,1787年改造后的“建筑物”是(   )
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三权分立体制
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9.
明代,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株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业市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A.市场因素
B.军事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
11.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2.
下图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
4
6
3
1
2
 
①沿海省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②地理上的方便
③近代沿海一带开放较早,人们的观念相对先进
④近代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有更强烈的救国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
15.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现代信息技术
16.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17.
魏源提出:“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他认为历史评价应该(  )
A.坚持统一标准B.着重古今联系
C.依据历史环境D.强调古为今用
18.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19.
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下列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的是
A.
B.
C.
D.
20.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3.选择题(共4题)

21.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22.如图,在△ABC中,DE∥BC,∠ADE=∠EFC,AD:BD=5:3,CF=6,则DE的长为(   )

23.

135的分数单位是{#blank#}1{#/blank#},它有{#blank#}2{#/blank#}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4.

135的分数单位是{#blank#}1{#/blank#},它有{#blank#}2{#/blank#}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