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4题)
5.
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记载,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竞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这表明
A.朝贡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
B.中外商贸往来的密切 |
C.十三行是中外文化交汇区 |
D.中外贸易额数量巨大 |
6.
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极力推崇重商主义。后期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差额论,该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使本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重商主义理论
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
7.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以下认识中,符合整体史观的是
A.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 |
B.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
C.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
D.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 |
10.
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A.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 |
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
D.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
11.
观察下面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 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C. 外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年代 | 植茶面积《万亩) | 产簫(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1837 | 521 | 260.5 | 200 | 60.5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1886 | 934.9 | 567.46 | 205 | 362.46 |
A. 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C. 外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经济成分 | 1978年 | 1987年 |
全民所有制企业 | 77.6% | 59.7% |
集体经济 | 22.4% | 34.6%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 | 几乎为0 | 5.6% |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原有经济体制的彻底瓦解 |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
D.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推动 |
13.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 |
14.
中国古代有许多农谚流传:“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A.往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
B.过度依赖天气变化 |
C.重视经验的指导作用 |
D.深受自然灾害影响 |
15.
1957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
16.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
3.选择题- (共3题)
17.读一读,写一写
要注意划线的词哦!
①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②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个{#blank#}1{#/blank#}的人。
18.
—How is your grandma?
—She is fine. She used to____ TV at home after supper. But now she is used to____out for a wal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