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 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1分)实质何在?(2分)
(3) 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1分)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2分)
(4) 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2分)表明了什么实质?(2分)
(5) 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论证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一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成立
(1)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
材料二: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3分)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3分)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2分)
2.选择题- (共16题)
张峰有一个标准的电压表,它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用它测量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时,接线正确,但他读出的读数是10V,这显然是错误的.
(1)请你说出他出现错误的原因.
(2)实际电压应是多少伏特?

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
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 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 ②加烧碱溶液溶解 ③过滤 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
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 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为使Fe2+,Fe3+,Zn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酸碱度分别为pH7.7、pH4.5、pH6.6.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离子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为使Fe2+,Fe3+,Zn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酸碱度分别为pH7.7、pH4.5、pH6.6.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离子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为使Fe2+,Fe3+,Zn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酸碱度分别为pH7.7、pH4.5、pH6.6.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离子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3.单选题- (共22题)
A.《大卫·科波菲尔》 | B.《老人与海》 | C.《巴黎圣母院》 | D.《等待戈多》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②以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学”
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 ④明代烧制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用武力之政府” |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
A.“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
B.“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 |
C.“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
D.“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
A.魏源 | B.张之洞 | C.康有为 | D.胡适 |
A.抗战胜利后,中共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B.***个人的思想和***思想是有区别的。 |
C.***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D.***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顺利开通 |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
D.完成“第二次绿色革命” |
A.贝多芬 | B.巴赫 | C.舒伯特 | D.柴可夫斯基 |
A.《西风颂》 | B.《唐璜》 | C.《等待戈多》 | D.《人间喜剧》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A.《封神榜》 |
B.武王伐纣的历史传说 |
C.甲骨卜辞 |
D.周人有关商朝的记载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选择题:(16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