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材料 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20世纪30年代 | 美国胡佛政府出台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把3200多种产品和原材料 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到60%,而其贸易伙伴国在法案出台前就已经闻风进行反制,打起了贸易战。 |
20世纪40年代 | 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总协定成立以后,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
20世纪70年代 | 美国通过贸易法,强调自由贸易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之上,并设置了301条款,目的是使美国有权裁定其贸易伙伴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借此扫除美国的出口障碍。 |
20世纪90年代 |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碰撞。为配合资本主义扩张,传教士欲将西方伦理价值强加于“异教”文明的中国……尽管其宗旨是希望将中国基督教化,但也从客观上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就是一个推动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关键人物。他推行学术性的传教与倾向于士大夫的策略,以天主教“合儒”“补儒”希望进而达到“超儒”,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作为传教方法,赢得中国统治者和士大夫的支持。在传教士的努力下,明末清初中国曾一度出现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在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数学、音乐、语言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基督教在很多地方有悖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因此在传教过程中出现了“礼仪之争”。1700年,康熙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已成定局,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终未酿成社会大潮。
——据骆利红《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论述》
材料二: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取得了在华传教、设学堂、开办医院的特权.晚清西学传播进入新阶段。中国知识分子主动了解、吸收西学,参与译书工作,这一阶段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科学著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以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声光化电为重要内容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对西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地遍布新式学校、创办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甚至政府创立译书机构,翻译大量的西方书籍,西学影响逐步进入基层。戊戌变法后,革命运动兴起,留日热潮骤起,社会科学类书籍大量被翻译传入中国,其中多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日本变法等内容的书籍。
——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单选题- (共9题)
A.完善了城市户籍的管理制度 |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
C.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 D.调动了全民的生产积极性 |
A.重视新技术的运用 | B.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
C.工业生产后来居上 | D.企业管理日趋完善 |
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 |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 |
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 B.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犯 |
C.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 | D.专制统治下民众怯懦 |
A.致力于反对垄断 | B.注重中西文明有机结合 |
C.解决了土地问题 | D.否定了西方工业化模式 |
A.国家重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 B.教育事业受“文革”冲击严重 |
C.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得到了扩大 | D.我国以发展基础教育为重点 |
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 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
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 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印象派 |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