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运动既是较前更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又是具有“革故鼎新”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先进人士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开始走向新阶段。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意义——既冲决了封建主义藩篱,又实现了自身的超越。纪念五四运动主要是继承与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让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五四运动既是较前更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又是具有“革故鼎新”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先进人士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开始走向新阶段。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意义——既冲决了封建主义藩篱,又实现了自身的超越。纪念五四运动主要是继承与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让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张磊张苹《划时代的伟大启蒙运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现代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战后经济的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衡,特别是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这场运动试图通过一场文化反叛运动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人性的弊端,整个运动不是针对当时的政府,而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法国的学生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尤为剧烈,这使得蓬皮杜总统一上台就开始了改革,不仅局限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方面,在社会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方面成就更为显著。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环保运动以及和平运动等社会民主运动蓬勃兴起,运动本身充满了多元因素的题材。在这个时代里,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指导一切的准则,反对权威、反对传统,抛弃一切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一切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的,造成了享乐主义的盛行。——摘编自王建伟《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玭《戒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
——金滢坤《中国童蒙文化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许多家境殷实的民间大家庭,因“累世同居…‘孝义持家’”而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旌表。如浙江浦江郑氏,在官方倡导下,经过多次修订、增删,最终完成《郑氏规范》,凡168条,在全国发行,成为明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教本。《郑氏规范》内容庞杂,除倡导忠孝、积善、行德等传统伦理,还有《劝惩簿》,按月记录族人功过,规定“荒废学业、赌博无赖,鞭二十”,“既仕,赃墨枉法,死后不入祖宗祠堂”。——施克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家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家训相比,《郑氏规范》有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们共同的朋友》是著名小说家狄更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有人从泰晤士河里捞起一具尸体,依据衣着和证件判断,死者是已故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独生子约翰·哈蒙,他当时正在赶回英国继承巨额遗产。这笔财产后来归老哈蒙的佣人鲍芬夫妇所有的。约翰的未婚妻贝拉小姐也由鲍芬夫妇收养。从此展开了一场争夺,许多人使出种种伎俩,企图从这堆垃圾变出来的财富中分一杯羹。然而,最后发现,死者原来是图谋谋害约翰·哈蒙的另一名冒名顶替的人,而鲍芬先生的私人秘书洛克史密斯原来就是约翰·哈蒙。经过一番曲折之后,他终于继承了遗产,并且和善良美丽的贝拉小姐结成良缘。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我们共同的朋友》是著名小说家狄更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有人从泰晤士河里捞起一具尸体,依据衣着和证件判断,死者是已故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独生子约翰·哈蒙,他当时正在赶回英国继承巨额遗产。这笔财产后来归老哈蒙的佣人鲍芬夫妇所有的。约翰的未婚妻贝拉小姐也由鲍芬夫妇收养。从此展开了一场争夺,许多人使出种种伎俩,企图从这堆垃圾变出来的财富中分一杯羹。然而,最后发现,死者原来是图谋谋害约翰·哈蒙的另一名冒名顶替的人,而鲍芬先生的私人秘书洛克史密斯原来就是约翰·哈蒙。经过一番曲折之后,他终于继承了遗产,并且和善良美丽的贝拉小姐结成良缘。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单选题- (共20题)
4.
周枏在《罗马法原论》评价道:“自然法、习惯法、皇帝敕令与行政命令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顾问官(罗马法学家)的专业意见亦是罗马法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
A.法律的渊源比较复杂 |
B.法学家掌握最高立法权 |
C.缺乏严谨的立法程序 |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
5.
“随着美国全面卷入战争(二战),总统居于国家权力的顶峰是不可避免的。罗斯福将总统权力扩大到宪法许可范围内的极致”;20世纪70年代,随政府职能全面扩张,尼克松被称为“帝王般的总统”。美国总统职权的扩大说明
A.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破坏 |
B.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演变 |
C.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力 |
D.建立中央集权的联邦政体 |
6.
据统计,八路军山东纵队1938年至1940年5月底,共进行大小战斗2174次,伤日军7907名,毙12570名,俘日军20名。到1940年,八路军已经从最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近50万,开辟了一个广大的解放区战场。这说明
A.山东是抗战的主战场 |
B.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 |
C.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
D.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失败 |
7.
蒋廷黻指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平。”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B.惩办“首祸诸臣” |
C.领事裁判权 |
D.准许华工出国 |
8.
1918年3月,列宁为退出一战,力主以大量割地与赔款为代价,与德国签署了停战条约《布列斯特条约》。这一行为
A.为苏俄政权赢得了喘息时间 |
B.给苏俄带来长期稳定的环境 |
C.体现了苏俄彻底的反帝纲领 |
D.破坏了新兴政权的国际形象 |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在苏联斡旋下的美越和谈,中国向越南揭露了苏联出卖越南的阴谋,表示积极支持越南抗战到底而1971年周恩来则向越南明确表态:“据我们观察,你们从外交斗争中赢得了经验”“现在我要向你们学习”这种变化
表明
表明
A.务实外交逐渐取代意识形态外交 |
B.中美关系改善影响了中国外交态度 |
C.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外交关系 |
D.中国彻底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
10.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 |
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 |
C.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 |
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 |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
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 |
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
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 |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 |
12.
有研究表明,北宋“开封的人口在百万以上,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业者临街开店,大小商号鳞次栉比,有6400余家……实行禁军制,都城地区集中了80万禁军,军器监拥有工匠八千五百人,杂役兵超过一万人。”这反映了
A.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
B.军队战斗力的增强 |
C.政府放弃重文轻武政策 |
D.封建剥削异常沉重 |
13.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指责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导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销量下降。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
A.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 |
B.民族工业畸形发展 |
C.抵制洋货助推经济飞跃 |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14.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这一做法
A.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
B.在为抗日作经济准备 |
C.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
D.有利于保护民族企业 |
15.
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等方面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这旨在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调动企业经营积极性 |
C.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 |
16.
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氯丁橡胶(合成橡胶),1934年又推出尼龙纺织品。杜邦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一举成为美国30年代最大的化工化学公司。对杜邦公司30年代迅速发展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B.得益于民众高涨的消费欲望 |
C.得益于廉价的原料与人力成本 |
D.具有广阔的海外销售市场 |
17.
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盛行。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脑、眼、手、脚都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
A.体现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
B.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
C.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
D.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
18.
中国传统的宗教,无论是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还是三代秦汉时的祖先崇拜与天帝鬼神祭祀,乃至后来中国上生上长的道教,无不以现世人生的生存与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这说明中国宗教
A.脱胎于自然崇拜 |
B.反对追求来世 |
C.受儒家思想影响 |
D.富含人文精神 |
19.
古希腊戏剧按类型分为悲剧与喜剧两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思考,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喜剧则是通过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映射现实、批判政治。这表明古希腊戏剧
A.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
B.缺乏理性精神 |
C.意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 |
D.维护公民利益 |
20.
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
B.艺术的教化功能 |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
D.进步思想的影响 |
21.
1901年前后,梁启超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只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等四弊,提出新史学应“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等观点,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这说明
A.意识到唤醒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
B.史学研究新局面形成了 |
C.生物进化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 |
D.清末新政推动思想变革 |
22.
1987年苏联与美国签署条约,承诺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同时苏联减少了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这些现象
A.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 |
B.标志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C.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 |
D.体现了国际力量的变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