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材料二表3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材料一表2《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 | 《论语》 | 《韩非子》 |
信鬼神 | 信亦不信 | 不信鬼神 |
兼相爱,交相利 | 仁爱;由己及人 | 无爱;利己 |
信奉天意 | 信奉天意 | 不信天,信暴力 |
反对奢靡 | 礼:享受与节制 | 张扬私欲 |
崇奉圣人 | 崇奉圣人 | 反对崇圣 |
尚贤能 | 举贤才 | 不尚贤,以术御臣 |
崇尚教化 | 教罚并用 | 崇尚法治 |
材料二表3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 主要观点 |
普罗泰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
柏拉图 |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
亚里士多德 |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
斯多亚学派 |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2.单选题- (共15题)
3.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
4.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
C.婚姻中人文主义色彩增强 |
D.恪守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
5.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
B.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
C.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
D.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
6.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
B.军事实力的强大 |
C.历史传统的延续 |
D.对外扩张的企图 |
7.
美国全权公使顾盛在《望厦条约》中塞进了12年后修约的条款。后来,当列强提出修约时,清朝君臣无不以“万年和约”为辞,极力反对,谓“均应遵照旧约,断难随意更改”。在当时的清政府看来
A.条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
B.条约一旦缔结双方均应信守 |
C.对新的条约关系必须持谨慎态度 |
D.与列强修约就是给对方权益 |
8.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9.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B.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
C.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
10.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1.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12.
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 |
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 |
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 |
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 |
13.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
14.
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15.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 D.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16.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