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井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下图为清朝焦秉贞的《耕织图·耕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井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下图为清朝焦秉贞的《耕织图·耕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2.判断题- (共3题)
3.单选题- (共19题)
5.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
6.
15-17世纪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商业繁荣,兴起了像晋商,徽商这样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前者经商获利后便开始大量购买土地修建房屋,进而形成了今天在太原周边大量的山西大院;而后者纷纷购买奢侈品,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二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
D.提升了国际地位 |
7.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①④②③ |
B.②④③① |
C.④②③① |
D.④①③② |
9.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
B.禁绝朝贡贸易 |
C.实行海禁政策 |
D.造船技术落后 |
11.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
C.实行冶铁官营 |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
13.
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选项 | 描述 | 所指对象 |
A |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 翻车 |
B |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 灌钢法 |
C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白瓷 |
D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 海上丝绸之路 |
A.A |
B.B |
C.C |
D.D |
15.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
16.
《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 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 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 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 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17.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
B.意大利、法国、荷兰 |
C.英国、意大利、荷兰 |
D.西班牙、英国、法国 |
18.
如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
B.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
19.
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20.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1.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
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
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
2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