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8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画像砖市井图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下图为清朝焦秉贞的《耕织图·耕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2.判断题(共3题)

2.
隋唐时期,江东出现了曲辕犁,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3.
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出利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
4.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战争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从而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单选题(共19题)

5.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6.
15-17世纪的世界,东方的中国商业繁荣,兴起了像晋商,徽商这样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前者经商获利后便开始大量购买土地修建房屋,进而形成了今天在太原周边大量的山西大院;而后者纷纷购买奢侈品,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二者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国际地位
7.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8.
“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9.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高转筒车的发明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11.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12.
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A. 男耕女织
B. 铁犁牛耕
C. 集体劳作
D. 刀耕火种
13.
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选项
描述
所指对象
A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翻车
B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灌钢法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白瓷
D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海上丝绸之路
 
A.A
B.B
C.C
D.D
14.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15.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16.
《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 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 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17.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
D.西班牙、英国、法国
18.
如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19.
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20.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1.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2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23.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