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83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的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地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作者为什么“夜夜梦台湾”?
(2)材料二中,张学良、杨虎城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抗战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2.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欺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2.单选题(共27题)

3.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4.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5.
《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6.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该学者在此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财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B.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C.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D.罗马帝国版图曾扩展到英国
8.
罗马帝国极盛时,一个男性自由民娶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体”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该男子,那么法庭将。
A. 进行调解
B. 宣布体蒌无效
C. 要求男子赔偿
D. 不予理睬
9.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了宪法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10.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1.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12.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
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13.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议会改革
A.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B.消除了不平等现象
C.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D.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4.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土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
A.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
C.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15.
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16.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17.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18.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刊物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19.
某中学学生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图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图三: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D.图四: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0.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下列对该组图片体现的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21.
蒋介石在1938年8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日记中所载会战指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2.
1927年l2月,瞿秋白指出: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势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有“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这反映出当时党的部分领导人。
A.已意识到要依据国情调整革命路线
B.盲从共产国际指示,缺乏创新思维
C.在革命受挫后存在严重的悲观情绪
D.尚未认识到南昌等城市起义的意义
23.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4.
太平天国l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25.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26.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D.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7.
下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证上姓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最直接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D.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28.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说的“目的”是。
A.推翻剥削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建立全世界无产阶级联盟
29.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3.选择题(共5题)

30.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On April 25th,2007,thousands of Russians went to say farewell to Boris Yeltsin—the country's first popularly ________leader.

33.

On April 25th,2007,thousands of Russians went to say farewell to Boris Yeltsin—the country's first popularly ________leader.

34.分式 {#mathml#}3a2b2,4a+b,1ab{#/mathml#} 的最简公分母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