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培根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功利主义主旨及其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制度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很快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培根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崛起和发展为契机,对脱离现实专务虚谈的英国经院教育发起猛烈攻击,批评经院学者们热裹于争论诸如“天堂里的玫瑰有没有刺”“在针尖上,可以有多少天使跳舞”等荒谬问题,指斥他们一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权威面前亦步亦趋而不思进取。他要求学生从权威的偶像中解脱出来,从经典的书本迷信中解放出来,到自然现实中去寻找更加有用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和归纳,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材料二 明末清初,实学教育家对空谈心性与天命的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颜元辛辣地讥讽理学家最大本事只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他关注科技教育,在其主持的漳南书院设立了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斋,容纳了天文、地理、数学、兵法、水学、火学、工学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颜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游历”“习行”为重,他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真学问”。尽管颜元激烈批判程朱理学教育思想,但同时又像宗教布道士一样四处宣传纲常人伦,他对农民说:“我们愚民,只可做庄稼,做买卖,孝父母,敬尊长,守王法,存良心,便是本等,胡讲什么心性?我们的书上说‘率性之谓道’,这子臣弟友便是率性来的,你孝父母便是为子的心性,你敬尊长便是为弟的心性。你们锄田的人:胡讲甚么心性?”。程朱理学教育思想虽然受到功利主义教育家的严厉批判,但其正统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中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未跃居社会的主流思潮。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培根、颜元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两者教育思想地位不同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培根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功利主义主旨及其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制度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很快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培根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崛起和发展为契机,对脱离现实专务虚谈的英国经院教育发起猛烈攻击,批评经院学者们热裹于争论诸如“天堂里的玫瑰有没有刺”“在针尖上,可以有多少天使跳舞”等荒谬问题,指斥他们一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权威面前亦步亦趋而不思进取。他要求学生从权威的偶像中解脱出来,从经典的书本迷信中解放出来,到自然现实中去寻找更加有用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和归纳,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材料二 明末清初,实学教育家对空谈心性与天命的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颜元辛辣地讥讽理学家最大本事只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他关注科技教育,在其主持的漳南书院设立了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斋,容纳了天文、地理、数学、兵法、水学、火学、工学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颜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游历”“习行”为重,他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真学问”。尽管颜元激烈批判程朱理学教育思想,但同时又像宗教布道士一样四处宣传纲常人伦,他对农民说:“我们愚民,只可做庄稼,做买卖,孝父母,敬尊长,守王法,存良心,便是本等,胡讲什么心性?我们的书上说‘率性之谓道’,这子臣弟友便是率性来的,你孝父母便是为子的心性,你敬尊长便是为弟的心性。你们锄田的人:胡讲甚么心性?”。程朱理学教育思想虽然受到功利主义教育家的严厉批判,但其正统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中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未跃居社会的主流思潮。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培根、颜元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两者教育思想地位不同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
2.
材料 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货。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3.
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描绘了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材料反映出作者旨在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
B.批判公民参政冷漠 |
C.抨击民主政治缺陷 |
D.打破贵族专权局面 |
4.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C.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
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
5.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
B.辛亥革命 |
C.甲午战争 |
D.义和团 |
6.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表明当时
A.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需打开苏联市场 |
B.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 |
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
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7.
(题文)中国史学家钱穆认为“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而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却认为“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后者的依据是
A.宋初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严重 |
B.宋代坊和市分开 |
C.宋代有地域性分工,长途贩运出现 |
D.宋代出现“交子”,商业市镇较快发展 |
8.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9.
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114条全国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据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
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 |
B.为藩国安排朝贡路线 |
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 |
D.为商贾提供行程指南 |
10.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
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
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1.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 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 |
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
12.
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 |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
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