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7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3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民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1)材料一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的哪一次海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的。结果如何?

2.单选题(共11题)

2.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英国提出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以后,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①列强由武力侵华到以华治华
②列强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列强的侵略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
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掀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太平年。”材料说明了义和团运动
①盲目排外
②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得到了清政府的鼎力支持
④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普遍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西方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骤
7.
如果要在《历史的拐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5:台湾记
D.1900:庚子记
8.
1900年,八国联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意图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9.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0.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他对抗战充满必胜把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初期的抗战粉碎了日军的作战计划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力援助
D.中共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11.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情况。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
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0多万人
近11万人
 
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1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