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白山一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中9月月考高一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7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里,皇帝是一个巨大的权力之源,处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可以监督任何部门和官员。除了皇帝之外,所有朝廷命官都由其“上级机关”加以监督,所以古代中国发展出了世所罕见的御史监察制度。秦汉时,御史的地位仍具有附属性,御史大夫虽与丞相及太尉并称“三公”,但实际职权是“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它是副丞相,依照汉代习惯,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丞相”。后来御史机构渐渐独立,监察权慢慢脱离相权。中央发展了御史台、都察院、以及厂卫等特务机构,地方有巡按御史、督抚、按察司等,庞大的御史监察体系得以建立。至此,除了皇帝以外,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员都有其对应的“上级”监察官。
——刘田玉《中西权力监督模式的演化和特征》
材料二雅典的权力制约机制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上……从纵向上看,公民大会是权力的核心部分,其他机关均对公民大会负责并受公民大会直接制约,这是雅典民主制的本质之所在。从横向上看,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和宗教权力的各部门彼此之间分工明确、权力有限,是互相制约、力求平衡的关系
——李勇《试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明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与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有何不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1题)

3.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