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适时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注: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开怀大笑。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江泽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什么决议令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这一决议得以通过的原因有哪些?
(3)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注: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开怀大笑。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江泽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什么决议令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这一决议得以通过的原因有哪些?
(3)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
2.单选题- (共11题)
2.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3.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
4.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
D.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
5.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B.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6.
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
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
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
8.
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新中国的


A.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作用 |
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作用 |
9.
有人形容43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所示的外交事件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参加万隆会议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10.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A.“三个世界”政策 | B.“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
1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