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学年山东曲阜师大附中高二下第一次质检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41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直读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2.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制度就像中看而不中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5.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C.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6.
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说明作者
A.为人民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而欣慰
B.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C.肯定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权利的进步意义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7.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8.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全国政府“应当在一切案件中对各州的法律享有否决权,正如同英国国王在此之前所做的那样。我认为这是十分基本的一点,这是剥夺州主权的最小可能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切在纸面上规定的权力都将无从成立。而且它还将产生各州的内部不稳定。”这表明,麦迪逊主张(  )
A.建立统一的全国政府,维护各州的主权
B.在维护各州主权的前提下建立邦联
C.在限制各州主权的基础上建立邦联
D.中央政府有绝对的权威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9.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
10.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11.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历史“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12.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A.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 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 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3.
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
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闭关锁国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
D.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
14.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B.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等级制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16.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