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而要成功应对挑战,就要打破旧的体系的束缚,这个体系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打破这个体系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汤因比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
(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在政治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而要成功应对挑战,就要打破旧的体系的束缚,这个体系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打破这个体系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汤因比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
(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在政治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2.
中国从被动到主动,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实力不断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下图为1965年-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
的15.3%降低至12%;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共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材料一 下图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下图为1965年-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
的15.3%降低至12%;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
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
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共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中国调整关税的目的和意义。2.单选题- (共21题)
3.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
D.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
4.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6.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A.强调信念一致 |
B.强化公仆意识 |
C.充实人民语言 |
D.彰显平等精神 |
7.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指导作用 |
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
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
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
8.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
B.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
9.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村民自治制度 |
10.
下表各项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①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确立了新型的国家架构 |
②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③ |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
④ | 1982年宪法的颁布 |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1.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2.
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 |
B.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 |
C.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 |
D.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 |
13.
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
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②广泛种植
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
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
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4.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
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C.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
D.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
15.
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
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
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
16.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17.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此举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8.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
19.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
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 |
2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的机械轰鸣中失去了方向,而詹天佑则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一片天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张铁路的修建。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的意义主要在于
A.开创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 |
B.使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开始领先于世界 |
C.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
D.削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21.
十月革命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此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改造中国的新主张 |
C.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
22.
《清史稿》评价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表述符合该评价的是
A.平三藩,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 |
B.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维护国家主权 |
C.设军机处,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
D.册封蒙藏民族首领,维护边疆稳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