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35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哪些类型;并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2.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3.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4.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对伊拉克增兵问题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布什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这
A.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B.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规定
D.违背宪法,布什反对无效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以上材料说明
A.美国联邦制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B.英国首相对内阁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C.美国总统受国会的牵制,内阁集体对国会负责
D.英国首相是多数党领袖,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6.
俾斯麦毕生“孜孜不倦地与民主为敌,创新和发展了专制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能够体现这句话观点的历史事实是
A.德国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B.德国统一后成为民主共和国
C.德国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需要对皇帝负责
D.德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并且拥有很大的实权
7.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内阁对议会起到限制作用
8.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9.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
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评
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
10.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11.
2011年,德国和发证啊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12.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3.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