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32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并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2.单选题(共14题)

2.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A.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D.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3.
苏格拉底说:“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苏格执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A.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B.否定了公民提供的事实真相的材料
C.注重以感情宣泄来博得公众同情D.强调演说技能对公众决策的重要性
4.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谣,必须执行死刑。”《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
A.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
B.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
C.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
A.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B.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
C.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
D.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
7.
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了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居主导地位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8.
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席,增加了城市代表的名额,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1867年的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都获得了选举权;经过不懈努力,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英国普选制逐渐确立起来。材料说明
A.民主在与专制斗争中不断发展
B.民主改革在民主实践中不断推进
C.民主政治与本国国情在调试中创新
D.民主思想与民主实践在互动中完善
9.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
C.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
D.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10.
1649年,当查理一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困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反映英国(  )
A.民众民主意识淡薄B.受历史传统影响大
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11.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 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权
D. 未使资产阶级获得成果
12.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
13.
1871年8月,保皇派梯也尔就任法国总统,在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他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的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对此合理解读是
A.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
B.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法国政治进程
C.梯也尔时代的法国政局混乱
D.资产阶级各派力量最终达成妥协
14.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A.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C.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15.
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于次年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的压力下,威廉三世被追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受制于议会B.议会掌握行政权
C.君主立宪制确立D.军权由国王掌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