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17-2018学年选修一(人教版):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测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20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变法”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皇帝的方向”的含义。你如何理解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2.
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战争后,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第四款规定:“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同时还约定,这笔两亿两的赔款必须在3年内分8次付清,否则,未付清的款目要另外支付5%的年息。1897年清政府筹办第三次借款时,英国和沙俄为独占贷款权争执不下,形成僵局。清政府双方都不敢得罪,决定停借外款,靠发行内债来解决。此项借款关乎国家的自立自强,所以黄思永请将借款“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后来,在制定章程之时,侍郎张荫桓将之改名为“昭信股票”,意即“就认股数目以昭信守”,显示政府信用。

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白银一亿两,年息五厘,承诺20年内归还。
(1)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发行“昭信股票”的主要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往的古代王朝相比,清政府这一次“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有何不同?如何评价?
3.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
(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单选题(共8题)

4.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5.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2019年)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6.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7.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8.
“……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9.
(题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10.
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邵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1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选择题(共3题)

12.

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5×5={#blank#}1{#/blank#}   12.5÷5={#blank#}2{#/blank#}

1.25÷5={#blank#}3{#/blank#}    125÷5={#blank#}4{#/blank#}

13.

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2.5×5={#blank#}1{#/blank#}   12.5÷5={#blank#}2{#/blank#}

1.25÷5={#blank#}3{#/blank#}    125÷5={#blank#}4{#/blank#}

14.

某海关在进口食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