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0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9/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行《大明律》,详细规定了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处。1385年,朱元璋发现官员贪赃枉法,将户部尚书等数万人处死。《大明律》规定,凡遇“亲、故、功、忠、能、勤、贤、宾”等8种人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
1395年,朱元璋又颁行《大诰》,加大了处罚力度,规定“赃至六十贯以上者,枭首示众,乃剥皮实草”。《大诰》规定,“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朱元璋甚至规定:“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大诰》),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有《大诰》者)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
明初规定,一个县官的月收入大约相当于现在1800元人民币。清官海瑞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只有8两俸银。
朱元璋虽用“重典”惩治腐败,但腐败分子依然屡禁不绝,以至于朱元璋在晚年发出了“吾欲取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疑问。
——摘编自陈忠海《如何回答“朱元璋之问”》
材料二
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抑制腐败的法律,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负责调查和起诉公共腐败行为的联邦刑事机构,有司法部公共廉洁处、联邦调查局和独立检察官;还有许多非刑事公共廉洁机构。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案件的穷追不舍和深度挖掘,对潜在腐败官员产生震慑作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的工农运动,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1830-1877年间所发生的罢工运动和佃户的反抗斗争。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时期贪官污吏“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反腐败与朱元璋反腐败的异同及启示。
2.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
材料二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

2.单选题(共11题)

4.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5.
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的发言顺序存在一个基本定式,最先发言者一般是职位高、有权威的,然后是年龄较高、有威信的长者,最后才是一般百姓,且百姓发言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响应。此定式
A.能够保证国家决策的正确性
B.说明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成熟
C.导致平民参政热情受到影响
D.体现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平等
6.
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
A.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
C.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
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
A.各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
C.公民政治遵循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
8.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9.
罗马法在早期曾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A.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
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
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
10.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11.
“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
B.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D.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12.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A.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C.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13.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4.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