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970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材料三  1949年2月7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小字说明:民主统一)

问题:
(1)材料一的“远东危机”指什么?
(2)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远东危机”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选择***为封面人物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西方的理念有颇多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围绕广场教堂或者从圆心辐射出来的。古代中国人对神灵态度暧昧,更拒斥古希腊、罗马广场式的民意体现,因此,占据中国古代城市中心的,并不是宗教道场或广场,而是权力的殿堂。西方城市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公共空间增长,同样在古代中国举步维艰。古代中国统治者迷恋城墙——无论是为一座城市选址,还是分割其内部格局,首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宜居,而是如何凸显统治的权威,对外可以应对军事冲击,对内便于社会管理,城内是被各种复杂关系捆缚的礼教世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城市与文明”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中外相关、论题合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26题)

3.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城邦居民
B.妇女儿童
C.公民
D.城邦男人
4.
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5.
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就城邦事务进行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发生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限制了雅典人的自由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以法律规范公民参政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主权在民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护贵族利益
D.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7.
下图中的文字规定,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注重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8.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
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总统制
10.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说明司法权独立
B.凸显行政权至上
C.防止专制和独裁
D.体现了共和精神
11.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
A.不管内部事务,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
B.女王无实权,却可以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C.女王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
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
12.
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 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13.
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辛丑条约》
14.
1943年,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放弃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等特权,归还租界,废除《辛丑条约》。此后又有多国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这说明
A.西方大国欲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国力迅速增强获得列强尊重
D.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B.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C.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列强因侵华矛盾加深
16.
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A.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
C.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17.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最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
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奕䜣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但奕䜣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去掉“通商”二字。这表明当时的清政府
A.公使进京有碍清廷内政
B.对外通商尚未达成共识
C.筹备洋务引发朝野纷争
D.国际交往理念亟需改变
19.
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2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
21.
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2.
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23.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4.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制造社会主义改造的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26.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27.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28.
国学大师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3.选择题(共1题)

29.室温下,向10mL 0.1mol/L 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一元酸 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单位是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