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同步测验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296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强国弱民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国商鞅变法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3.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4.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5.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6.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某种程度上说明,“策士”“贤士”推动了
A.集权制度的形成
B.自然经济的形成
C.家国观念的形成
D.“封邦建国”的形成
7.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
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
①统一度量衡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实行二十等爵制
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11.
观察下图,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商鞅为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商鞅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12.
一代“战国铁相”——商鞅完成了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运动留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②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一帆风顺的
③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②当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③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5.
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
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
B.宗法制基本得到破坏
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
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
16.
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
A.废井田
B.均田令
C.坊市制
D.免役法
17.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3.选择题(共3题)

18.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  

19.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20.

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