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18分)
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4分)
2.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变迁。(22分)
材料一伦敦“水晶宫童话”——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修建了巨大展览厅“水晶宫”。所有的这些都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这一切,在当时,只有英国才能做到。……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其中一半多是英国厂商……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让人们目瞪口呆。
材料二伦敦“雾都孤儿”——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材料三伦敦“生态之城”——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场事故后,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了燃煤。英国政府还借助立法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加强绿化建设。时至今日,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绿色产业成为英国的经济增长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特点?(6分)
材料一伦敦“水晶宫童话”——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修建了巨大展览厅“水晶宫”。所有的这些都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整幢建筑是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的结晶。这一切,在当时,只有英国才能做到。……这次博览会展出了10万多件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展品,它们由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其中一半多是英国厂商……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让人们目瞪口呆。
材料二伦敦“雾都孤儿”——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材料三伦敦“生态之城”——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场事故后,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了燃煤。英国政府还借助立法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加强绿化建设。时至今日,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绿色产业成为英国的经济增长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特点?(6分)
2.单选题- (共15题)
3.
下表是1843年英国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该表反映了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
地区 | 地名 | 士绅/专业人员 | 农民/商人 | 工人/技工 |
农村地区 | 拉特兰 | 52 | 41 | 38 |
巴斯 | 55 | 37 | 25 | |
工业区 | 利兹 | 44 | 27 | 19 |
曼彻斯特 | 38 | 20 | 17 |
A.工业区人员尤其是工人平均寿命低 |
B.农村地区受剥削的程度低 |
C.在英国,商人也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 |
D.死亡的平均年龄与职业并无太大联系 |
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5.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C.手工业者无人身自由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7.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
8.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
9.
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A.阻止了白银外流 |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
10.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
11.
下面是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
B.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
C.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
D.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
12.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 |
14.
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A.A | B.B | C.C | D.D |
15.
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是( )
地区 | 重庆 | 成都 | 贵阳 |
贷款额(元) | 300万 | 200万 | 100万 |
A.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 |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
D.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 |
16.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