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建人高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21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

2.单选题(共17题)

2.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最主要是指
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3.
1927年上海《东方杂志》以“农民状况调查”为题征文,要求应征者文章要“注意于农民疾苦实际情形之说明……当以报告事实为主,切勿流于空洞”,后推出了“农民状况调查”专号,集中刊载了16篇农村调查研究专文和23篇《各地农民调查》的“征文节录”(涉及区域及文章数量见下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充分肯定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人们对“乡村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C.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城乡“背离化”趋势更为凸显
D.反映当时以近代实证科学为导向的调查之风颇为流行
4.
《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歌词第二句“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宋哲元收复喜峰口B.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D.蔡廷锴坚守上海
5.
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6.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淮海战役
7.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表明,美国 
A.对中国抗日战争持观望态度B.对武汉会战结果的不满
C.对共产党的肯定D.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
8.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9.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引发了巴黎市民起义
B.巴黎公社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说
C.法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也是促使巴黎市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D.巴黎公社运动是法国人民爱国的自发行为
10.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建设的剧目,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是
A.农民参加土地改革,获得土地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20世纪50年代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助工作D.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11.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2.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1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14.
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 ②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④积极参加裁军工作会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②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③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6.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7.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18.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3.选择题(共16题)

19.

修改病句。

20.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1.Please call me _________ 8989766.
22.Please call me _________ 8989766.
23.

幼儿园买来3千克糖果,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分得{#blank#}1{#/blank#}千克.(用分数表示)

24.

幼儿园买来3千克糖果,平均分给5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分得{#blank#}1{#/blank#}千克.(用分数表示)

25.

为什么他外出了?

{#blank#}1{#/blank#} {#blank#}2{#/blank#}he go out?

26.

为什么他外出了?

{#blank#}1{#/blank#} {#blank#}2{#/blank#}he go out?

27.

为什么他外出了?

{#blank#}1{#/blank#} {#blank#}2{#/blank#}he go out?

28.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数列{bn}满足 {#mathml#}b1=1b2=12{#/mathml#} ,若n∈N*时,anbn+1﹣bn+1=nbn

(Ⅰ)求{bn}的通项公式;

(Ⅱ)设 {#mathml#}Cn=1anan+1{#/mathml#} ,求{Cn}的前n项和Sn

2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朵聋了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30.如图所示,已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θ,PA⊥α,PB⊥β,A、B为垂足,且PA=4,PB=5,设A、B到棱l的距离分别为x、y,当θ变化时,点(x,y)的轨迹是下列图形中的(   )

31.小芳同学想探究“漂浮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木块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她思考:可把实验分解为2个内容进行,即先测量漂浮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测量木块排开液体重力.

32.小芳同学想探究“漂浮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木块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她思考:可把实验分解为2个内容进行,即先测量漂浮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测量木块排开液体重力.

33.填空

40240360}÷40{=()      =()=()

(从上往下填)

34.填空

40240360}÷40{=()      =()=()

(从上往下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