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0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7/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较边缘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形成。 ───《大循环》杂志
材料三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期摸索之后,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取得了成功。在工业建设的同时,农业生产也取得巨大发展。据统计: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在2002年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是怎样获得和保持其经济的领先地位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那几次重大变化?

2.单选题(共13题)

2.
1980年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哪个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
3.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4.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5.
以下是某同学所编剧本中的一段文字:“一位外国商人慕名来到北宋都城汴京,发现宋朝实行隔离监管的坊市制度,夜市百货杂陈,热闹非凡,每月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他情不自禁地购买了许多丝绸服装。”你认为这段文字中应该修改之处是
A.宋朝实行隔离监管的坊市制度B.夜市百货杂陈,热闹非凡
C.每月有定时一聚的庙会D.购买了许多丝绸服装
6.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7.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8.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9.
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10.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广泛开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B.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密切结合
C.垄断组织的产生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12.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3.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14.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3.选择题(共6题)

15.

冬冬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mathml#}47{#/mathml#}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mathml#}56{#/mathml#} ,请问,冬冬第一天看的多是第二天看的多?

16.

冬冬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mathml#}47{#/mathml#}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mathml#}56{#/mathml#} ,请问,冬冬第一天看的多是第二天看的多?

17.

如图,⊙O的半径长为10cm,弦AB=16cm,则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      )


18.

如图,AB为圆O的直径,BC为圆O的一弦,自O点作BC的垂线,且交BCD点.若AB=16,BC=12,则△OBD的面积为何?(  )

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It's rainy. I will not go to the park to fly a kit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