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8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皮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笫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

——法学家耶林格《罗马法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并简要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材料二  宪法在各州的通过是艰难的,并附加了一些条件。当南卡罗来纳州偏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他们的州已经批准了宪法时,他们将一口棺材涂黑,拉着它举行丧礼,并庄严地把它入土,以象征公共自由的寿终正寝。
——摘编自佟德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视角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尓纲《太平天国史》

材料二 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这种保护,体现了对赋税来源的关注,当然不是有爱于地主。……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农民革命的纲领”是指哪一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纲领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文件”成为“一纸空文”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位学者评价的侧重点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因素。

2.单选题(共15题)

4.
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独立存在的“公民”。在梭伦改革中,有利于巩固这一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5.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6.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7.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联邦原则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D.平等原则
8.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敌的入侵破坏了法国民主化进程
9.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汉诺威选帝侯继英国王位,由于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汉诺威,对英语和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
A.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
B.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10.
下图是英国《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B.议会权力的扩大
C.内阁对议会负责D.责任内阁制形成
11.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2.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13.
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民众的挟持下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A.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15.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17.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8.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3.选择题(共2题)

19.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20.小丫做了27朵花,小红做的是小丫的3倍,小红做了(    )朵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