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2.单选题- (共21题)
A.官营手工业对民营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A.羊城——广州 | B.金陵城——南京 |
C.幽州——北京 | D.锦官城——成都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
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
A.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 |
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
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 D.注重其“防伪”功能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
B.物流通畅的草市 |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
D.工官监管的夜市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
B.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
D.市民阶层的壮大 |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
B.思想解放风起云涌 |
C.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 |
D.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
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
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 |
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 |
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 |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3.选择题- (共4题)
【诗歌天地】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河颂 (歌词节选)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诗歌天地】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河颂 (歌词节选)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