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7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后,马嘎尔尼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材料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10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

——马克思于1853年所著《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盛,要中国能够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学要学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外国……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这是中国政治思想上一个最大的变动”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正经历着怎样的经济巨变?马嘎尔尼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后中国社会性质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惊心动魄的革命”指什么?材料认为导致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革命者在向“文明世界”学习时提出了什么新方案,该方案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集中体现在什么法律文献中?其民主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段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潮流?
2.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并举例)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1分)

2.单选题(共16题)

3.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打开市场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倾销鸦片
4.
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
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源
D.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6.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太平天国的背景有哪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了下列结论。如果你是历史老师,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鸦片战争结束后,鸦片走私更加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②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导致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③各级官吏大肆搜括百姓,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④北伐战争失利,加剧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8.
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9.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人’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抚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义和团运动中
10.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11.
20世纪30年代,一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12.
《东史郎日记》这样写道“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运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  ②旅顺大屠杀  ③建立七三一部队 ④大“扫荡”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电视剧《亮剑》中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他们能够合作共同抗日,其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4.
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一则材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国民政府发动徐州会战
B.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七七事变始末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1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以下的相关史料: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抗日战争 ③中共诞生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    )
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③D.②③⑤
16.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式的民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是(  )
A.多党合作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3.选择题(共7题)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鼠妇的适宜生存环境进行了探究,探究结果如表所示:


环境


鼠妇数量(只)

环境


干燥


潮湿

有光

1

4

无光

3

28

该兴趣小组同学据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宜生活在{#blank#}1{#/blank#}的环境中.

20.

科学的食谱既需要全面考虑为人体提供适量的水、{#blank#}1{#/blank#}、糖类、{#blank#}2{#/blank#}、脂肪、{#blank#}3{#/blank#}等营养物质,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

21.

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blank#}1{#/blank#};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blank#}2{#/blank#};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blank#}3{#/blank#}

22.

依照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中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方框中画一个红细胞结构简图,并标注出细胞各部分的名称.

23.

人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有关,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blank#}1{#/blank#},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blank#}2{#/blank#}

24.

有些鸟类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他们或大声鸣叫,或用力扇动翼作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5.

有些鸟类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他们或大声鸣叫,或用力扇动翼作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