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4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城、长江流城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城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后,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外商运走的是花生、大豆等土特产,运来的是工业品,受此影响,农民逐渐走向通商之路。
材料二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但是,后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以下是该公司1896—1917年部分年份大事记。
1896年
从欧洲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采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酿造出中国第一批优质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荣获最优等奖和4枚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材料三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被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的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取得成功的原因。
(3)材料三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4)从张裕公司的发展和禾丰造纸厂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
材料二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2.单选题(共19题)

4.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5.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 划分田地
B. 因地制宜
C. 精耕细作
D. 优选种子
6.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A.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B.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D.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7.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 战国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8.
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己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地域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9.
下列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曾经到过或绕过“好望角”的有
①迪亚士
②达·伽马
③哥伦布
④麦哲伦船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1.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主,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葡萄牙、西班牙、荷兰D.德国、荷兰、法国
12.
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到达了卡利库特城(印度)。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这说明(   )
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
B.该船队是从地中海穿插到印度的
C.传播宗教是探寻新航线的理由之一
D.印度是新航路开辟最主要的目的地
13.
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14.
下图是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8%
1942年
58%
78%
49%
 
上述比例发生变化说明当时
A. 国统区经济发展迅速    B. 工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C. 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D. 军事工业有很大发展
15.
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16.
据统计,在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内地,纱厂很少。这集中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未受到冲击
17.
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显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
18.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三大改造运动
19.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读《1985~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单位:%),该表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国有经济迅速衰退B.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集体经济徘徊不前D.国民经济的活力日趋增强
21.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选择题(共2题)

23.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CD=6,则BE={#blank#}1{#/blank#}.

24.

如图所示,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的;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司机和小学生谁说得对?为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