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必修三一、二单元练习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110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
请欣赏下列文学作品:
材料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最后“白头”二句:头上的白发,愈搔愈稀疏,简直梳不拢了。
——摘自唐诗三百首
材料二: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向天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云。每登山临水,若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锦字:情书   难偶:难遇   
——摘自宋词三百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作者对唐朝历史上的哪一件事情所感?由此你谈谈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宋词属于哪一派别?与唐诗比较,词的主要的优点是什么?由此可以推断词在宋朝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共17题)

3.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4.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5.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
B.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C.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6.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7.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8.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9.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
10.
(题文)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隶书、篆书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11.
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12.
(题文)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③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④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
在浙江绍兴兰亭,可以欣赏“书圣”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集》。请问,这位“书圣”是
A.王羲之B.柳公权C.顾恺之D.颜真卿
14.
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成熟  ②《诗经》以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为创作态度
③诗经中“风”是最精华的部分 ④“楚辞”是一种新的散文体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
15.
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比柳(永)词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暗暗点头,主要是因为
A.被人恭维B.准确理解了两人的词风
C.扬苏贬柳D.广为流传
16.
中国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革命性作用的是
A.火药的发明B.指南针C.造纸术D.印刷术
17.
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形成最早的一项是
A.指南针B.活字印刷术C.火药D.造纸术
18.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19.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3.选择题(共5题)

20.

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沿某斜面顶端A由静止滑下,己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滑块到斜面顶端的距离x的关系如图(b)所示。斜面倾角为37,长为l,求:

2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判断对错)

22.

分解因式: -12x2y+18xy-15xy2

23.

分解因式: -12x2y+18xy-15xy2

24.

质量为4.0 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斜向上、大小为20 N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沿水平地面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方向{#blank#}2{#/blank#};它在5.0 s时间内的位移为{#blank#}3{#/blank#}m。(取g = 10 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