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共建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08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父”瓦特 “发明大王”爱迪生

材料二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到: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却把这儿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材料三  1956年3月31 日,安徽省私营工业中,实行公私合营的已达到全省10 人以上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1%;10 人以下的私营工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私营商业中,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达到私营商业总户数的76.9%。私营交通运输业中,汽车、轮船已全部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划资本家7241 人,其中工业资本家及其代理人3506 人。对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级工商业联合委员会的567 人。由于缺乏经验,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曾发生盲目并厂并店、实行固定工资、不适当地改变原来某些经营制度等混乱现象。

材料四  1985年2月4 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搞活企业主要面向内部,向经营型、开拓型转变,在企业内部继续推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扩大横向经济联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分析他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分别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通过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3.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如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海发昌机器厂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共20题)

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5.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局”指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B.“贵局”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
C.“贵局”重新获得了中国航运业的控制权
D.“贵局”有助于抵制西方经济势力的扩张
6.
某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最有可能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9.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教师在阅卷时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农业合作社广泛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圆满召开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0.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1.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和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A.汽船的发明
B.火车的发明
C.飞机的发明
D.汽车的发明
12.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D.英国——美国
13.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4.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16.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7.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18.
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耕者有其田”
19.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D.电话机、内燃机
21.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2.
李鸿章认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建设近代海军
23.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选择题(共4题)

24.在学习了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后,王鹏同学对鸟类的骨骼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鸟类的骨骼比较轻,有利于飞行。他想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利用如下实验材料,帮助他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家鸽的骨若干,鱼的骨若干,带有刻度的水槽,天平,砝码,烘干机。

25.在学习了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后,王鹏同学对鸟类的骨骼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鸟类的骨骼比较轻,有利于飞行。他想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利用如下实验材料,帮助他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

家鸽的骨若干,鱼的骨若干,带有刻度的水槽,天平,砝码,烘干机。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故事体现了(    )的思想
27.将比2.8:9的前项扩大10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