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0题)
1.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一方面指责资本主义是不道义的,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自由资本主义。其意图是( )
A.抹杀资本主义的剥削性 | B.反对封建专制与特权 |
C.推动工人运动以争取公正 | D.调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
2.
历史思维与时间密切相关。倒溯思维即逆时思维是历史思维是一种方式,这种思维可以“由已知推向未知,由后代推向前代,由当今推向过去”。以下各项属于倒溯思维的是:
①“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广阔的世界市场(“日不落帝国”)----珍妮机----蒸汽机----汽船、铁路
④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①“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广阔的世界市场(“日不落帝国”)----珍妮机----蒸汽机----汽船、铁路
④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
1917年4月3日,美国国务卿蓝辛给驻饿大使弗兰西斯发了一份电报,电文是美国劳联领导人冈帕斯给俄国人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很高兴俄国工人们新近获得了自由。”这反映了:
A.蓝辛敌视俄国二月革命 |
B.冈帕斯认同俄国二月革命 |
C.美国政府反对沙皇制度 |
D.弗兰西斯承认了俄国临时政府 |
4.
上海合作组织第八次峰会于2008年8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各成员国就框架内多边合作战略及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研究。关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A.世界性合作组织 |
B.区域性经济组织 |
C.区域性合作组织 |
D.政府间反恐组织 |
5.
哈佛大学的专家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现实是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使我们总觉的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B.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
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利因素 |
6.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城市功能的变化 |
C.统治者重视商业 |
D.城市比唐朝稳定 |
7.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8.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9.
清嘉庆道光年间,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语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
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 |
B.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 |
C.说明封建国家大大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
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 |
10.
《秦律》规定“有买及买(卖)欧也,各婴其贾(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人,不从令者(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管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管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2.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
14.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囱(下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7”在英国人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 |
B.烟囱多是因为当时主要动力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
C.烟囱不断冒烟反映了环境污染严重 |
D.工业革命对百姓的衣着、出行产生重大影响 |
15.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
D.使土著人皈依基督教 |
16.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7.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 ‘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
18.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用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鸦片战争后社会变迁的表现 |
B.其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
C.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
D.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变化 |
19.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
20.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
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
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
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21.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 B.上海 | C.天津 | D.南京 |
22.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
24.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 | C.人民主权 | D.社会契约论 |
25.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
26.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27.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
B.罗马教皇 |
C.马丁﹒路德 |
D.贵族 |
28.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A.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 |
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D.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
29.
2008年8月8号,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有震撼人心的一幕: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对以上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述错误的是
A.孔子的“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 |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大小篆一隶书一楷书的演变过程 |
C.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 |
D.新文化运动倡导简体汉字 |
30.
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古代表演艺术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 |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
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 |
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
31.
《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产竹子。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上的现象或变迁是:
A.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 |
C.政府对竹子种植的重视 |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
32.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了的力学体系 |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
33.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
34.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35.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 |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特点 |
36.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37.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这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对某一获奖作品的评语。这一作品是:
A.《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
B.《西风颂》 |
C.《等待戈多》 |
D.《人间喜剧》 |
38.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
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
39.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40.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
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
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
2.选择题- (共6题)
43.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②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①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②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③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