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材料一 (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材料三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特点。分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版教材标题“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伟大”的理解。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 | 国力 | 军力 | ||||||||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 生铁产量(万吨) | 钢产量(万吨) | 石油产量(万吨) | 工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 | 兵力(万人) | 后备兵源(万人) | 军舰(艘) | 军舰(万吨) | 飞机(架) | |
中国 | 13.6 | 95.9 | 55.6 | 0.02 | 10% | 202.9 | 50 | 66 | 5.9 | 600作战305 |
日本 | 60 | 239.7 | 635 | 39.3 | 80% | 60余 | 409.7 | 200 | 77.1 | 2625 |
材料三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特点。分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版教材标题“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伟大”的理解。
4.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单选题- (共15题)
6.
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B.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
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
D.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 |
8.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9.
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10.
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1.
1919年、1929年、1949年、1979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较多的几个年份,在当年都有许多非常典型的词语频繁出现。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1919年:爱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 |
B.1929年:井冈山、会师、反围剿、长征 |
C.1949年:解放、将革命进行到底、筹备 |
D.1979年:联产承包、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
12.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倡导多边外交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15.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中国因此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侵略者’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20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而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这一事件的发生
A.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
C.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
D.使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 |
16.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
18.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
(2008年广东历史卷)“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新文化运动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