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0524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上,火炬被投入数完本书籍中。这些书中有各国的文、史、哲与自然名著。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一个新时代。”

(1)戈培尔所说的“新时代”其实是怎样的时代?简述该时代的特征。
(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你评述一下美国的新时代。

2.单选题(共7题)

2.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首要任务:
A.缓和阶级矛盾B.解决财政危机C.改革官僚弊政D.解决立法之争
3.
“废除封建制度,必然带来人民身份的变更……这样就确立了以华族、士族、平民三种身份代替过去复杂的身份制度。”文中“人民身份的变更”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80年代B.18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4.
巴尔干地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该地区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可以追溯到:
A.公元1世纪B.公元2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6世纪
5.
“都铎朝的君主在不得已的时候总会退一步,而斯图亚特朝的詹姆士和查理却没有这种机巧,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容忍议会的存在,因而迁怒了民族——王朝的立身之本”,进而导致了:
A.暴力革命B.光荣革命C.议会改革D.君主立宪
6.
史学家傅斯年说:“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他的观点是
A.不应该补全材料B.不应该解释史料
C.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D.应坚持过去之说
7.
“新闻图片”是“国家记忆”的重要形式。下列一组新闻图片最贴切的主题为:
A.破冰之旅B.一国两制C.走出冷战D.改革开放
8.
“取借史家研究成果之理论,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未预言某事将会发生之意。”王尔敏此话意在表明:
A.论从史出B.鉴往知来C.以古鉴今D.史由证来

3.选择题(共1题)

9.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达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种植-养殖-废物利用。其中动物粪便、植物秸杆的无害化处理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