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015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改革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西汉)桓宽《盐铁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材料二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梁启超写作这部书的目的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0天时间里,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幕后策划者颁发了40多道改制诏令,几乎涉及到了各个方面。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官员们都在观望1889年归政的皇太后对这一激进的改革制度会做何反应。保守派官员当然都纷纷反对,叫嚣不已……军队改革则威胁到满洲的旗兵和绿营……打击腐败则几乎影响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慈禧最终在满人军事首领荣禄的帮助下,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2.单选题(共15题)

2.
下表是朱祖延、郭康松在《清实录类纂·科学技术卷》中关于清朝科技史料情况的数据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清朝在工业制造、土木建筑方面毫无建树
B.古代天文历法完全是为了加强王权的需要
C.重视水利河工与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相关
D.数据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源远流长领先世界
3.
唐诗和宋词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下列关于唐诗和宋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奠定了诗歌大气雄浑的社会基础
②李白和杜甫分别是唐朝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③词到宋代才开始兴起,如今留下的词作均为宋代及以后作品
④宋词结构灵巧,易于抒情,按风格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果你想了解有关宋朝的商业发展情况,可以参照的艺术作品是
A.B.
C.D.
5.
2019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从中国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文字
B.按史料分类甲骨文属于一手史料
C.甲骨文记载历史信息均真实可信
D.中国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6.
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可以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出自颜真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表现了他激昂悲愤之情的是
A.B.
C.D.
7.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写道:“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以判断,孙中山
A.主张发展实业与节制资本同步进行
B.支持采用马克思之法解决现实问题
C.倡导国共合作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D.已经完成了政治革命开始转向民生
8.
建国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列表格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9.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法国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据材料说明牛顿的学说
A.为英国革命提供科学理论基础B.为政治制度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C.为启蒙运动理性认识提供方法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借鉴的经验
10.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地位变化的原因是
A.人人都无偿获得一块份地B.俄国走向近代后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一二九法令”改变了社会结构
11.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中的主张实施后带来的影响有
①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儒家开始垄断教育
③儒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④其他各家逐渐消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世界,影响广泛,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大发明均是经由阿拉伯人外传欧洲才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
B.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C.四大农书中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是《农政全书》
D.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施治方法的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13.
战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遇到旧贵族势力的阻挠  ③都是为了促进民族交融 
②都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④都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15.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了国家中央集权
B.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促进了文明开化
C.推动四民平等,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近代的富国强兵
16.
19世纪上半期,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流派。下列作品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