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98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理性”是人类为自身解放和自由而寻找到的,在相当长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需正视“理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找判一切,重构一切。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装运动》

材料三:人凭借理性对自然的统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与人的关系也走向异化。更令人震惊的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技长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

——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列”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指出材料三中“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理性”?
2.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三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3.单选题(共25题)

4.
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制定地方法规以及为学校和教会制订章程。这对美国宪法直接影响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设立参众议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
D.实行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权
5.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苏联更倾向于支持国民党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6.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7.
下表为不同年份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这表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地位受到挑战
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D.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8.
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唐大诏令集》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全唐文》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9.
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10.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11.
1835年,达尔文在看到了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近。但岛上的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上述材料表明达尔文
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
12.
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其共同点是
人物
主张
老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荀子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管仲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A.反对征收赋税
B.关注民众生活
C.发展社会生产
D.重视强国富国
13.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14.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土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B.两者都认为法律就只是用来惩罚人民的
C.两者的主张都是对封建社会存在的反应
D.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15.
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16.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题干:下列有关“—”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组合选项:
①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正确答案:①③
根据选项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7.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18.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导致外邦人威胁雅典民主政治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19.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A.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C.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0.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1.
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
A.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
22.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达
23.
金朝大安二年(1210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1959年在山西侯马出土),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这说明
A.考古资料能完全复原历史场景
B.金朝戏曲代表了古代戏曲的高峰
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
D.金朝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
24.
郑板桥评价黄慎一幅画,“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由此可见,郑板桥
A.赞赏绘画的求真风格
B.肯定作者的忘我精神
C.抨击文化专制的桎梏
D.提出绘画的理想境界
25.
宋代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画家从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相关最密切的是
A.理学思想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26.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种现象
A.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B.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
C.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
D.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27.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8.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6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