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6届高三3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666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

——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1)概括材料一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的变化及其实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新青年》的创办为开端,从“打倒孔家店”到文学革命,再从人性批判到社会造,这场运动在以现代化为出发点反思西学,重中中国传统文化,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等方面,无疑触及了中国现代化最艰难而又最根本的一环。

——陈勤等《中国现代化史纲》

材料二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京青年学生于1919年1月创刊《新潮》杂志,介绍西洋思想,批评时弊,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影响,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并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建立分会.青年学生创建的这些新式刊物和进步团体,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据刘祥英《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

(1)概括《新青年》创办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化最艰难的一环、新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19年的史实,概述“启蒙运动”不断高涨的表现。
3.
(加试题)牛顿活了80岁,他40年用于科学研究,另外40年沉迷于神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理论推导得出了天体之间的引力表达式并提出猜想:地球与物体间的引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规律,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牛顿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证实了天体间的引力规律同样适用于地球与物体之间,接着牛顿又大胆地进行了合理的外推,进而把决定天体运动的引力规律推广到万物之间,于1687年在他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统一。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材料二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

(1)列举牛顿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牛顿能够“完成物理学的第一次大统一”的主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4.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材料一 七世纪中期以后,吐蕃王朝逐渐兴起,对唐王朝的西部边界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通过贸易稳定边疆成为唐王朝的一项国策,两国之间的互市贸易屡见文献记载,根据《唐蕃会盟碑》记载;……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襄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蜈戎栅已东大唐衹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礼……,反映了吐蕃和唐王朝之间的交往。

——摘编自刘业成、徐秀川《茶马古道的概念与形成、变化动因》

材料二 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之后又经过重建和扩建。…在地震多发的青藏高原,历经风雨,依然稳如磐石,布达拉宫高110米,南北宽300余米,沿山砌平楼13层,以红宫白宫为中央主体建筑,布达拉宫总体布局基本采用了黄教经学院和宫保建筑的传统布置手法,是西藏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集大成者,是藏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一千三百余年的漫漫长河中,布达拉宫建筑群走过了初生、成长、衰败、重生的过程既有过繁荣、也遇过低谷,建筑的一次次更选与变换的过程,恰恰是一段段历史的真实印证。

——摘编自于洋《布达拉宫之营建始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王朝和吐蕃交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唐蕃会盟碑》所立之处文化遗产的建筑风格。
(2)关于布达拉宫,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布达拉宫反映了“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②布达拉宫是“一段段历史的真实印证”,侧重解读①请充分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予以阐述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加以论述。

2.单选题(共21题)

5.
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进入完善阶段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C.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D.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立法与行政的制衡
B.大州与小州的制衡
C.南方与北方的制衡
D.中央与地方的制衡
7.
近代某一次战争之后,“日本取代中国成为远东头号强国,它南有台湾,北有朝鲜,取得了日后向东南亚推进的稳固基地,也构成了进军满洲的跳板。”关于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北洋舰队在此战争中全军覆没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福州因此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D.刘永福率领台湾义军抗击入侵日军
8.
孙中山!欧东返,在横滨会见宋教仁、陈天华等人时说:“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事、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土诚)明(玉珍)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此后不久,孙、宋等人为防止中国重蹈秦末、元末之乱采取的举措是
A.南北议和
B.武昌起义
C.成立同盟会
D.建立中华民国
9.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发表演讲:“我们的应敌战术是什么?第一,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持久消耗战”,作战要“固守阵地,屹立不动”,“处处设防,步步抵抗”。下列不属于这种应敌战术的是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0.
《告台湾同胞书》为对台发表的公开信,被视为是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文件,其在中国历史上总共发下表次,其中以第五次(79年元且)最为著名。下列有关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②标志着中央对台政策的转变
③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④同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1.
下列生产工具能代表唐代农业耕种技术水平的是
A.
B.
C.
D.
12.
诺拉斯在《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中提到: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制、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下列人物的发明创造不属于诺拉斯论述范围的是
A.贝尔
B.史蒂芬孙
C.瓦特
D.哈格里夫斯
13.
从光绪21年到光绪24年,各省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到光绪25年,中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已多达336722枚。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清政府的原有政策发生变动
D.民众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4.
古代有一大儒曾言:“愚不肖者之蔽在于物欲,贤者智者之蔽在于意见,高下汙洁虽不同,其为蔽理溺心,不得其正一也。……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该大儒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5.
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为电影中涉及的“逃逸速度”、“引力弹弓”、“潮汐力”和“洛希极限”等科学知识提供理论基础的主要是
A.量子理论
B.狭义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广义相对论
16.
(加试题)学者方汉文在考察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演进历程时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只是单纯的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
B.体现了西方社会对理性和思想自由的新要求
C.宗教改革与当时的资产阶级的诉求背道而驰
D.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17.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近代西方名家经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但丁
B.内容尽显人间百态,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C.批判封建等级观念,首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D.歌颂人间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18.
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包括
①开启了民智具有启蒙意义
②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③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
④传播了变法、民权等思想主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
19世纪末曾有人说,“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言论旨在
A.强调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B.建议政府购买西方机器
C.指出变器和变事的区别
D.推动中国政治制度变革
20.
(加试题)在“五四”时期(1922年),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他们信仰的列宁的革命飞跃是与爱因斯坦主义相一致的,他们高喊“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党
②“激进分子”推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意义
③列宁和爱因斯坦都是在各自领域打破权威认知
④先进的中国人思想解放,提高了对革命的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的这段引文出自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2.
(加试题)读下图,地中海沿岸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到了近现代这里又为大国角逐的舞台。下列各项中,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阿拉曼-蒙哥马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B.雅典-亚里士多德-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C.雅尔塔-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
D.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参与设计建造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23.
下图是某位高中生制作的1939年大事年表。下列各项中的历史事件,可以填写到④处的是
1939年
①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西班牙马德里被叛军攻陷
③苏联西进建立“东方战线”

1939年
①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②西班牙马德里被叛军攻陷
③苏联西进建立“东方战线”
A.美国出台《公平劳动标准法》
B.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C.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
D.中国战场武汉、广州失守
24.
梁思成说过:“中国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从群体组合到一室布局都呈现出中轴线的特征。”下列中外建筑体现这一特征的有
①大昭寺
②日升昌
③奥林匹亚遗址
④图拉真广场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
下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漫画。结合所学,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态势良好
B.美国积极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折射出世界贸易自由化迈向更高水平
D.表明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