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海南省高三3月线上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9115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和两栖 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 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新型的登陆舰和水陆两用坦克更加增强了登陆作战的攻击力和有效性。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这样,军事技术便从作战手段上规定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样式,先是大规模海上决战,而后向登岛作战发展,登岛作战取决于海战的结果。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由此可见,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欧洲登陆作战中主要采用的作战样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上军事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国海上军事技术发展对二战的影响。

2.单选题(共5题)

2.
如图为中国电影局档案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市上映影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欧美电影在中国已丧失了市场
B.国家意识形态影响影视艺术发展
C.新中国初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3.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豆腐确实为淮南王刘安所发明B.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C.豆制品是汉代民间的主要食物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4.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5.
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单位:千克)的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技术革新B.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
6.
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B.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