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95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4/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在完成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学习后,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 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实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
(21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1911年。本集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为主要内容。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

图一开平矿务局   图二严复《天演论》译稿   图三南京临时政府
(1)上述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三幅图片各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8分)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后。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并赢得胜利的历史。
………
第四集 《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年---1992年。本集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
第五集《世纪夸越》时间跨度:1989年---2002年。 本集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
  

  *** 邓小平   江泽民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创新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简要说明这些理论创新对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9分)
(3)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充满艰辛,仁人志士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2.单选题(共20题)

3.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4.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主张机器生产
C.发展近代交通D.吸收世界文明
5.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6.
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7.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
8.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怀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时期的改革家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9.
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10.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鸟巢盛装开幕,它“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的一个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丝绸之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11.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与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推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3.
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4.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15.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时弊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海外史地情况
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6.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
A.1950年B.1960年C.1970年D.1980年
17.
“ X X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苏北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18.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做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B.C.D.
20.
该作品的特点是: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该作品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列宾B.毕加索C.梵高D.塞尚
21.
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C.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22.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选择题(共14题)

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2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来化通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图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系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厉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26.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27.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28.于某与马某结婚时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婚后所得财产各自所有。马某婚后即辞去工作在家侍奉公婆、照顾孩子。于某长期在外地工作,后与范某同居,马某得知后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马某的下列哪项要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  )
29.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度。这表明(  )

30.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等。这说明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①制定         ②审议        ③认可           ④批准

31.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等。这说明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①制定         ②审议        ③认可           ④批准

32.甲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其妻乙离婚,诉讼过程中,经调解双方达成离婚协议。乙在去法院签收调解书的途中意外死亡。对甲有无权利继承乙的财产认识正确的是          (  )

33.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我国法的本质的关系是(  )

34.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我国法的本质的关系是(  )

35.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回答记者关于环保困局之根本何在问题时指出:“‘环保风暴’不变成制度,不变成法律,是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的。”潘岳认为,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业结合起来,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这样的官员一天不被问责,反而因“发展有功”得以升迁,就一天不能阻止更多的官员效仿。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国家应怎样解决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突出问题?

36.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下列说法中对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