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展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876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单选题(共14题)

1.
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实施“211工程”计划
D.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2.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3.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C.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4.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
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
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
6.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人,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7.
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年代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1995
38.5
48.3
62.8
45.2
47.5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8.
据统计: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的75%,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90%是在1949年后培养出来的。这一现象表明
A.“大跃进”运动波及教育领域
B.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变化
C.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D.政府轻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9.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1.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12.
下图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A.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D.践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13.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14.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2001年高校在校生规模增长至719万人,2017年已达3654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恢复统一高考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2.选择题(共1题)

15.如图,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2),点A是该图象第一象限分支上的动点,连结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顶点C在第四象限,AC与x轴交于点D,当ADCD=2时,则点C的坐标为{#blank#}1{#/blank#}.

3.填空题(共7题)

16.
危害
(1)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⑨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7.
90年代
(1)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⑯____________计划。
(2)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3)启动⑰___________。
(4)加大⑱__________教育发展的力度。
(5)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18.
70年代末
(1)邓小平在教育战线⑩________________。
(2)恢复中断⑪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4)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实行⑫___________战略。
19.
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20.
80年代
(1)提出“教育要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⑭_______________。
(3)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4)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①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②建立了⑮_____________。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④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1.
作用
(1)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⑥___________。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2.
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⑦_________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校招收⑧__________,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