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885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大为改进,耕作技水也有很大改进。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造船业也相当发达,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比以前增加不少……广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南海地区和阿拉伯地区。由于广州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唐政权便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加强管理。

——摘編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
   材料一 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例如,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商品。贩奴是大西洋贸易的特征。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区的距离,使世界经济发展的物理障碍日益减少,由此也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霍建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材料三 经过上一轮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惑。最近几年出现了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局面。受地缘政治、难民问题以及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资本的流出与流入都出现下降。美国从原来鼓励企业进行全球化跨国经营转向鼓励企业向本国回流,通过税收等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向美国本土……经济全球化亟待自我修复和调整。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摈弃传统的“输赢之争”和“竞争之争”,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全球化实现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摘编自权衡《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困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动力。结合史实,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经济全球化亟待自我修复和调整”谈谈你的看法。
3.
   材料一  20世纪初,商部还仿照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商会模式,颁布实施《商会简明章程》,倡导各地商人设立商务总会和分会。在此后的数年内,各地商会如火如荼。至1907年,全国80个重要的城市商会代表聚集上海,倡议成立了华商联合会,全国商会息息相关,联成一体。
材料二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放权开始于1981年的财政包干制度,国务院宣布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包干体制,除了京津沪三大直辖市之外,其余省份均进行形式各异的财政包干,这一制度被形象地称为“分灶吃饭”,也就是“统收统支”的一口大灶已经养不活那么多儿子了,于是各自分开吃小灶,温饱苦乐,自求多福。1987年前后,国务院相继提出了“企业承包”、“部门承包”、“财政大包干”、“外贸大包干”、“信贷切块包干”,时称“五大包干”。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实施《商会简明章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政府推行财政包干制度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4.
下列材料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档的推动力和力量。

依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主题,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要求: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3.单选题(共25题)

5.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目前,英国脱欧的具体事宜仍在艰难谈判中。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不合时宜
B.英国女王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C.欧洲共同体相比欧盟更具优势
D.欧洲一体化不可能直线发展
6.
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7.
1930年,美国大百货公司希尔斯的购物目录上曾经这样写道:“挥霍已经成为过去,一切以节俭为本。”“少即是多”成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口号。这表明
A.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B.新的生产方式在美国普遍推广
C.经济大萧条促使消费理性化
D.凯恩斯主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8.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
C.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
9.
1932年,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说:对于美国人而言,“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美国政府
A.整顿财政金融
B.发动“蓝鹰运动”
C.调节农业生产
D.兴办公共工程
10.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大力宣扬美国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B.摆脱经济滞胀的困扰
C.削减联邦政府的开支
D.将权力收归联邦政府
11.
1921年,列宁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这一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将大、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
12.
某国际组织曾规定,其成员的义务是“承担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外汇交易不得超过黄金官价(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1%;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这一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13.
苏联工业在1937年占工农业比重的77.4%,工业总产值在1940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城市人口在1940年占总人口的33%。这一局面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最终胜利
B.表明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C.说明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
D.证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合理性
14.
15~17世纪,大量耶稣会士和西方药剂师进入中国采撷药草、收集本草文献,李时珍当时也正在修订《本草纲目》。1735年,根据耶稣会士写回法国的通信编辑而成的《中华帝国通志》在巴黎出版,其中收有《本草纲目》,特别提到李时珍本草分类法。这体现了
A.中医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C.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中西间的交流
D.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包括寻访药材
15.
据《秦律·厩苑律》记载,秦国在每年的四月、七月、十月、正月,都要对“田牛”进行评比,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这表明
A.秦国已经在使用牛耕
B.秦律的轻罪重罚原则
C.秦国最早发展畜牧业
D.牛耕增强了秦国国力
16.
唐宋时期,依据租佃契约,无地或少地的佃户,在交纳地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殖的部分收益。在某些地区,佃户“耕佃”达到一定年限后,土地“父子相承,以为己田”。据此可知,租佃制
A.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B.强化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C.阻碍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D.刺激政府实施“一条鞭法”的制度
17.
黄道婆是13世纪我国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要客观准确地了解她所改进的纺织技术,下列选项中最可靠的材料是
A.博物馆陈列的木棉纺车复制品
B.元朝农业著作对脚踏三锭纺车的记载
C.当时松江地区乡民对她的传颂
D.考古出土用唐代缂丝技术织成的服饰
18.
从1912年1月至1915年12月,全国各省区新成立的各种民间经济实业团体共有107个。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这反映了此时期
A.轻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B.民国政府对经济立法的重视
C.形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环境
D.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19.
下图为中国农业增长统计(%)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1952—1978
1978—1984
农业
2.9
7.7
农作物
2.5
5.9
谷物
2.4
4.8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20.
1978年我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工业产值超过3/4,但是到2000年差不多只剩下了1/4,大部分产品都是其他企业在生产。由此推知
A.中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融入世界经济潮流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C.国有企业的总产值在下降
D.国有企业遭遇到巨大危机
21.
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22.
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3.
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
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
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24.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5.
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26.
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7.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29.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300万下降到了1500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A.经济结构正在转型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C.农业经济明显衰退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