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2.单选题- (共17题)
3.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
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 |
B.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
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
D.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
5.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A.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
B.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 |
C.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
D.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 |
6.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7.
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8.
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 |
B.提倡恢复儒学传统教育 |
C.推广白话文运动成就斐然 |
D.“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 |
9.
西方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就是俄国激进的社会组织实验,这一实验持续了75年”。其观点主要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根源 |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
C.没有战争就没有激进的社会变革 |
D.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消灭战争 |
10.
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职务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政务院 |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政务委员 | |
共产党 | 1 | 3 | 29 | 1 | 2 | 6 |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9 |
A.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
B.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C.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 |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11.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
A.三权分立原则 |
B.地方自治原则 |
C.主权平等原则 |
D.一国两制原则 |
12.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1957年 | 1965年 | 1972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0年 |
接受国 | 苏联 | 朝鲜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西班牙 | 联邦德国 |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13.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14.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 |
B.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 |
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 |
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 |
15.
(题文)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16.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7.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18.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19.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
3.选择题- (共3题)
20.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