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9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1931年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判断题(共3题)

2.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
七七事变后,中共改编工农红军,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单选题(共14题)

5.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挽回鸦片贸易损失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
6.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7.
林旭(1875—1898)在苏州被迫开埠后所做的《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这首诗最可能写于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8.
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 (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C.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9.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辛亥革命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0.
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段话中的“起义”指的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1.
美国记者斯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写道:“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四,延安的领袖了解国民党和国民党区域的情形,似乎比重庆了解延安及其区域要多。”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
①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反映史观的改变
②更能够体现东北军民对抗战的巨大付出
③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抗战的整个历史
④不是“重新发现”,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这里的“开始反攻”的军事行动是
A.解放南京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任务是(  )
A.讨论建立新中国的问题B.制定《共同纲领》
C.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5.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16.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提出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7.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18.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判断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