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他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是宰相同时也是帝国宰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___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4)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中山奋起卫……叱咤风云革命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__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指出材料一诗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作用。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1)“三年以来”的革命战争时期,战略决战有哪三大战役?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党人得出了什么教训?为此首先发动了什么武装起义?有何意义?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单选题- (共35题)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
A.化解了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矛盾 |
B.培养了科学理性的人才 |
C.消除了教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D.巩固了民主共和的成果 |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
A.天赋人权 |
B.民主共和 |
C.君主立宪 |
D.权力制衡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A.主权在民原则 | B.天赋人权原则 |
C.各州自治原则 | D.各州平等原则 |
大小战斗 | 1824次 | 攻夺据点 | 293座 | 毙伤日军 | 12645人 |
毙伤伪军 | 5135人 | 俘虏日军 | 281人 | 俘虏伪军 | 1407人 |
伪军反正 | 1845人 | 日军投诚 | 7人 | 破袭交通 | 铁路948里,公路3044里 |
缴获 | 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关枪179挺,重机关枪45挺,山炮16门,重炮3门 |
A.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
C.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 D.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胜利 |
A.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
B.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
C.揭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
D.是国共合作抗击日本的典范 |
A.北伐战争、土地改革 |
B.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
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
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
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A.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B.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
C.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
D.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
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 |
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 |
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 |
A. 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 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 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 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表一
目录 | |
二十 |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
二十三 |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
三十 | |
三十二 |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
四十 | 筹建新中国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 B.长征 |
C.上井冈山 | D.重庆谈判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C.结束了俄国封建专制统治 | D.助推了中国的清帝退位 |
A.“四月提纲” |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C.《和平法令》 |
D.《土地法令》 |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
A.人民民主原则 |
B.依法治国原则 |
C.国民平等原则 |
D.社会主义原则 |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民族主义的高涨 |
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 B.基督教平等思想 |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 D.“中体西用”思想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3.选择题- (共4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