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778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晌?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2.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
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
(2)据材料,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利玛窦(1552~1610),出生于意大利玛切拉塔市,在罗马学习法律,并加入耶稣会。万历十年(1582年)来到广东肇庆传教。1583年,建立第一座天主教堂。他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他在广东端州、韶关先后滞留15年,埋首钻研儒家经典,乃至过目不忘,令士大夫们大为惊讶,称他为“西儒利氏”。在士大夫怂恿下,利玛窦从广东经江西到南京,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01年l月24日)到达北京,通过太监把《圣经》、圣像、十字架、自鸣钟(时钟)、《坤舆万国全图》送给明神宗……其教徒队伍迅速扩大,1603年500人,1608年2000人,其中包括了当时有名的开明人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药、瞿太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传教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共18题)

4.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址是雅典卫城西面一个叫普尼克斯的小山丘,会场能容纳约6500人。公元前340年,会场经扩建后,始能容纳约8000人。因此人们推断,通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约在6000至8000之间。而据学者计算,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多时达40000人,少时也有25000人,由此可知
A.雅典公民不关心城邦事务
B.雅典多数公民因距离遥远而不愿参加公民大会
C.雅典民主空有虚名
D.雅典公民政治积极性没有理想中的高
5.
古罗马物法对所有权有明确的概念,就是对所有物的最完全支配权,其中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返还占有权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成为后世各国效仿榜样
B.是维系帝国统治的重要工具
C.提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6.
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奴隶)这个词,更没有涉及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了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7.
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
A.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C.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
D.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民主化进程
8.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9.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
C.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
10.
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1.
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该幅图反映出巴黎公社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工人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12.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 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 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13.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14.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近来在违反其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极权政制,美国政府曾经屡次提出抗议……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言论
A.表明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B.表达了维护和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C.公开宣称将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
D.说明美国将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
15.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
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
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
16.
明代农民被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泛种植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业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的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7.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8.
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年代

生铁

锰矿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19.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己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20.
1918鲁迅在杂文中说:“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B.以实用主义为指导
C.以拿来主义为手段
D.以救亡图存为目标
21.
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