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7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周一良、吴于崖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各州选派选举人若干名,……获得选举票最多数者即当选为大总统,……大总统有赦免之权,……大总统有缔结条约之权。大总统应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及其他官员。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分析《权利法案》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哪三个部分?这主要体现的原则是什么?美国总统的权力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德国政体是什么?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律文献的颁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共同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各有哪些职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3)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33题)

3.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A.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B.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4.
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5.
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D.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
6.
研究性学习课上,老师提出了命题: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几个同学通过思考,找出如下几个论据,你认为最有力的一个是
A.立法和司法机构合二为B.议会和宰相共同掌握行政大权
C.君主掌握实权,议会粉饰门面D.君主由参众两院的联席议会选出
7.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 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 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 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 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8.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秦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这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9.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A.美国的1787年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该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11.
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
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
D.尊重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
12.
有学者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议会杀了一个君主,逐去了一个君主,又迎进了一 个君主。这里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
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B.查理二世、 克伦威尔
C.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D.查理一世、威廉三世
13.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14.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
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全国性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C.东北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
16.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春写的一首诗。导致“匹万万人齐下泪”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7.
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他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华兴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18.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
B.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
下表反映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
开始时间
战斗次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1940年下半年
1800多次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0.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历时两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长征。2016年是长征胜利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21.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攻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22.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
A.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
C.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
23.
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
“雄关慢道真如铁,面今迈步从头越”是***《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该词创作于1935年初某次会议后。该会议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5.
2013年6月,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近代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八国联军
26.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使上海“海禁大开”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7.
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该方案是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洲志》
28.
干支纪年法是以天干和地支搭配组合在一起,按顺序纪年的一种传统纪年方法。《辛丑条约》的得名,是因1901年为旧历辛丑年。据此推断1900年应该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29.
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0.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国民革命
31.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2.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共同纲领》
33.
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C.追求民主、平等
D.确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4.
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35.
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②英国《权利法案》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2